南江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运河资讯中国运河故事新发现古运河泰
TUhjnbcbe - 2020/11/23 12:17: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作为运河文化的发源地,扬州被誉为“运河第一城”,成功牵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今正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引领下,加快建设享誉全球的世界运河之都。

古运河在扬州流淌千年,孕育了无数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留下了很多神秘、尚待探索的运河故事。11月9日上午,在大运河畔的生态科技新城,一场主题为“古邗沟(西汉)遗迹保护利用规划”的研讨会吸引了水利、文化等各界专家聚首。

记者从热烈的会场讨论中得知,根据相关历史线索考证,现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辖区内的古运河(泰安段)横河原为西汉时期的古邗沟遗迹。

图为相关河道在地图上的位置。资料图片

在这里,品读大运河史诗画卷

运河“长子”——扬州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运河河道虽历经迁徙,但扬州的中枢地位从未变化过。邗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扬州则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中国唯一与大运河同龄、被誉为“运河长子”的城市。

没有古运河,就没有扬州古城,古运河的兴衰史也就是扬州古城的兴衰史。古运河孕育了扬州城市,贯通了扬州湖河,扩大了扬州地域,格局了扬州街巷。古运河对扬州城的诞生和成长,对扬州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衍生水系——“七河八岛”

图为七河八岛流域。宋永根摄

作为古运河的衍生水系,“七河八岛”水域是古运河孕育的一块夺天地之造化的风水宝地。

打开扬州城市地图可以看到,“七河八岛”位于扬州市东北部,北起邵伯湖,南至沪陕高速,东至高水河、廖家沟一线,西至京杭大运河、廖家沟一线,区域面积约51.5平方公里,以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为主体。

“七河”自西向东分别为:京杭大运河、壁虎河、新河、凤凰河、太平河、金湾河、高水河。在这七条河流的分割下,天然呈现出了八个岛屿。“八岛”自东向西分别为:聚凤岛、芒稻岛、金湾岛、自在岛、凤羽岛、山河岛、壁虎岛、新河岛。

七河八岛区域水质完好,湿地功能强大,区域内河网密布,有很好的湿地、林木、鸟类和水生资源,环境清新质朴,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湖泊、平原类型湿地景观之一,被称为扬州的“绿肺”和城市的后花园,是扬州最佳人居环境的核心区域。同时,该区域还拥有大量温泉资源有待开发。

寻古溯源——揭秘横河前世今生

古运河(泰安横河段)原为古邗沟(西汉)的一部分。

据史料记载,古运河(泰安横河段)原名运盐河,是汉代(前-前)吴王刘濞所开,西自茱萸湾(今湾头)通海陵仓(今泰州)及磻溪(今如皋市东城乡),其目的是为了运盐通商,叫做运盐河(即今通扬运河),也称茱萸沟。嘉靖《惟扬志》称此为“运盐河之始”。明代万历导淮入江时,利用凤凰桥、壁虎桥下的三合土滚水坝,一部分由廖家沟入江,一部分由运盐河,向东经芒稻闸进入长江,它又成了排泄淮水入江的通道。清嘉庆时重筑褚山坝,截断盐船由运盐河西出湾头通道,令盐船由邵伯六闸进出,运盐河源头首次移往六闸,运盐河自此废弃,今改称横河。

如今,这条河为泰安镇内的一条东西向河道,主要承担镇区以南、新万福路以北约2.3平方公里区域排涝和农田灌溉任务。河道西起凤凰河,东至芒稻河,全长约3.4千米,河道现状河口宽在35-70米,河底高程在0.5-1.0米,水域面积约16万平方米。河道西段(凤凰河—金湾河段)位于泰安镇勤俭村和二桥村交界处,东段(金湾河—芒稻河段)位于泰安镇南江村和江都区交界处。

郑露莎摄

在保护中,讲好大运河古邗沟故事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一个权威的专家顾问团队,尽快梳理相应的历史资料,把它整个串联起来。”生态科技新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包括梳理泰安的历史文化资源、水工资源以及各类的历史文化、文物内容,尽快理清古邗沟(西汉)的历史,寻访相关的遗迹遗址,逐一考证,加以保护。

据悉,生态科技新城计划牵头编制关于古邗沟(西汉)保护、传承、利用的规划,包括对泰安境内的所有运河遗产段以及现有的未纳入遗产的一些重要遗迹在内,编成一个规划,并作为生态科技新城的行动方案。“我们将深入了解现有村名、桥名、附近地名与运河的关系,探访与运河有关的故事,挖掘横河段古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生态科技新城将为加强古运河生态保护,给古邗沟(西汉)遗址划定“保护圈”。对沿线小企业、民房进行拆除;在拆除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运河堤岸进行绿化,进行生态保护,对河道进行垃圾清理、河底清淤、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从保留现状为主的角度出发,尽量展示历史痕迹,能够把过去的历史风貌呈现出来。”该负责人表示.

对于目前该河段的现状,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抓紧推进周边的道路桥梁建设,并对河床进行一些考古研究,期待有新的发现。“我们将借鉴古运河其他段传承利用经验,从高起点规划入手,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该段的项目建设、生态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该负责人表示,将思考如何将扬州古运河游览线扩大到古邗沟(西汉)段,结合古运河文化、地域特色文化,以及生态保护来恢复古运河历史遗迹,在河道沿线增设临水亭、廊、栈道等。

郑露莎摄

专家观点

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水利博物馆”

■徐炳顺(扬州市水利专家、文史专家)

位于生态科技新城境内的这段古运河古称运盐河、茱萸沟,由西汉吴王刘濞开凿,已有多年历史,明代时成为淮水入江第一门户。其流域包含沟、坝、闸等各种水利设施,内容相当丰富,可称得上是没有围墙的“水利博物馆”,推动该河的保护利用很有价值。

这条河道现在看虽小,但是不能小看它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段河道曾经是“运盐河之始”,在盐运的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后又成为排泄淮水入江的通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水利地位。

这一河段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生态科技新城下一步要深度挖掘,在保护原生态的同时做好利用这篇文章,尽可能地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文物遗址等挖掘出来,为后来人提供可研究、可了解、可品读的内容。

让市民游客走近这段“世界遗产”

■顾风(研究员,扬州市文物局原局长,扬州市博物馆原馆长)

古邗沟(西汉)连通淮河长江,历史悠久、功能重要、研究价值高,曾在盐运、漕运、航运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可以说,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生态科技新城在保护利用过程中,要注重历史资料的收集,尽可能地还原该河道的历史故事。与此同时,要进一步疏通河道、加固河岸、调整植被,还原河道的原始生态加以保护。可以在周边增加标识标志,让市民、游客能更好地知道、了解到这段河道。

新城要尽快形成可实施、可落地的保护规划方案,将河道文化建设和保护开发相结合,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指导方案。

为扬州盐运历史增添更多实证

■印志华(原扬州考古队副队长)

泰安一带屡屡发现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文物,包括有重大意义的国家一级文物,说明当地一直有人生活。运河开凿后,成为连江通海的重要水上通道,对当时江南地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也说明了新城这段古邗沟曾见证了西汉吴国因盐运而强大、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等重大历史事件。

过去的人们沿河生活,河道中会留存着很多的文物。比如,洗碗洗衣服的过程中,会掉落碗碟、衣物到河中,又或者掉落了头上的簪子、手上的首饰等。这也就给了生态科技新城对河道下一步的开发中提供了线索。也许这条河道中,也留有很多文物。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文物的开挖和保护。

希望在未来的保护利用中可以发掘出更多更重要的文物,为扬州运河历史、盐运历史增添更多实证,也为新城建设开发提升更深文化底蕴。

河道里满载着尘封历史故事

■韦明铧(扬州文化学者)

这段河道承载着很多的历史故事。我们谈到古邗沟,习惯于说城北的邗沟和从瓜洲到淮河入口的邗沟,往往“遗忘”了位于今天生态科技新城区域内,被称为横河的古邗沟。

新城段古邗沟(西汉)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关。比如,西汉煮海为盐带来扬州历史上第一次兴旺,隋文帝灭陈统一中国,日本高僧圆仁、韩国汉文学开山鼻祖崔致远西渡入唐,以及清代扬州八怪、清末太平天国时期的外国士兵等。可以说,这段古邗沟在中国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中外交流史等方面都有涉及。

这些故事都是丰富的历史宝藏。新城在对河道进行下一步保护开发时,要深入挖掘这背后的故事,将所有的故事整理成册,系统研究,不仅仅是对河道的保护利用带来启发,更能为后人的研究留存资料。

保护好,更要挖掘文化价值

■薛平(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这条河在保护与发展之前,首先要做一个合理的定位。要将它在水利方面、历史方面的贡献做一个准确的定位,然后对它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作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的前提。要在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色上合理地挖掘,才能真正做好这条河的文章。

要做到生态文化和文化生态的相统一,这是十分关键的。河道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开发和保护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貌。

生态科技新城有着良好的生态基础。所谓的生态文化,就是要充分尊重河道的原始生态;反过来,河道承载了周边以及扬州历史和文化的变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河道的周边,它的植被、树木要尊重原生的东西,不要过度做一些景观性的东西。对于专家们发现的与河道相关的历史文化,可以选定位置进行展示。一定要从人对河道的原始理解出发,来重视河道的开发。

随着连淮扬镇铁路通车,生态科技新城也将迎来新的地理优势。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还能将一条河道保护好、利用好,保留原始生态并进一步挖掘文化背景,会更有价值。

文旅融合,推动河段有序开发

■徐国兵(扬州市文物局副局长)

这段河道在历史和水利上有一定的作用,在下一步的开发上,建议参照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遵循原真性、整体性的保护原则。目前河道被阻断成几部分,希望能先疏通河道,恢复整个贯通河道的原貌。

在下一步的利用方面,建议按照文化基因,用文旅融合的理念来发展旅游,进一步发挥河道的作用。比如说,能否在河道两岸设置旅行驿站,为骑行者、步行者提供一个休息点,同时还能欣赏河道的风光。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原始生态与现代建筑的平衡点,要保持它的原生态的基础上做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文物部门也会为下一步的开发提供帮助。如果在下一步的整治开发中,在河床、淤泥中发现历史文物、码头遗迹等,我们将做好考古工作,为运河故事增加新的内容。

如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在进一步推进建设中。生态科技新城要紧抓机遇,利用现有的资源进一步保护开发好这一河道,将其作为新城的重点文化遗迹进行保护,争取讲好大运河故事的新城篇章。

来源:扬州发布

作者:郑露莎郑宇彤

摄影:宋永根郑露莎

通讯员:朱韫慧

审核:刘尚杰

编辑:郭丹东姚家仪

实习:于振平陈蓉珒

投稿邮箱:guodandong

whcccco.org

WCCO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河资讯中国运河故事新发现古运河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