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脱贫攻坚基层采访行开阳站一片叶子写 [复制链接]

1#
00:44

云雾绕峰,茶海无垠。

登上禾丰乡马头村百花山的最高处,如临世外桃源。

慕名者纷至沓来,接连不断。

一片小小的茶叶,不仅成就了壮阔的美景,更串起了金光闪闪的产业链。

以茶种植为基础,以茶文化为核心,以茶旅融合为方向,脚踏实地二十余载,一个省级一类贫困村终于走出了捉襟见肘的旧光景,迈入了意气风发的新时代。

从“产区”到“景区”,从“到此一游”到“深度体验”,从“各开各花”到“互联互帮”……循着以“云山茶海”百花富硒茶园为代表的茶旅融合路径,开阳乡村旅游已然打开了一片有品牌、有特色、有内涵的新天地,成为贵阳市乃至贵州省乡村旅游的创新样本。

下好“特色棋”

荒山荒土披绿装

距离开阳县城18公里,距离省城市区48公里,把空间换算成时间,开阳县禾丰乡马头村妥妥地位于贵阳市“一小时交通圈”内。距离虽近,差距却远,作为昔日的省级一类贫困村,人均收入曾不足元。

“这么近、那么远”,马头村人如鲠在喉。

年,一个立志“改变”的年轻人返乡,掀起了波澜。

结束四年军旅生涯,又在广东、浙江等地打拼多年的本村村民曹以杰,毅然放弃了在外的优越条件,用一身行囊装着满腔热情,开启了他的家乡创业之路。

“全国各地都在大踏步发展,家乡却还是这么困难。我就想带着大家干一干,不信这日子不变样。”曹以杰信心满满,很快便瞄准了依托家乡优势资源发展茶产业的创业方向。

“就那知青时期栽种的亩老茶园,能折腾出个啥?”

“百花山上水、电、路都不通,就一条‘晴通雨阻’的小毛路,指着‘人挑马驮’开荒不是?”

“平时赶场人家看到百花山上下来的人就笑,你还上赶着往上面凑,搞不好要赔个精光哦。”

彼时,面对村民们的疑虑,打定主意的曹以杰并不生气、也不打算退缩。他很清楚,大家讲的,都是实打实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坐拥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不能白白浪费。”

年5月,曹以杰正式创立了贵州青蓝紫富硒茶叶有限公司。在*府的支持下,想办法接通水电、修建厂房,筹集资金修建提灌站,发动村民流转土地,开发荒山荒土种植茶树……短短几年时间,面积达亩、具备年产吨茶叶生产能力、拥有2平方米厂房及清洁化名优茶生产线配套设施的优质富硒茶园——“云山茶海”横空出世。

“以乡情为纽带,返乡人才的敢闯敢试带动了老百姓,打开了马头村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局面。”开阳县禾丰乡**办主任周焕印说。

从初出学校的“楞头青”,到一家之主的“顶梁柱”,算上今年,现年39岁的禾丰乡村民李腾云已经在云山茶海工作了整整18年。“这些年,我不仅在这里学到了茶叶种植、质量管理的‘一技之长’,更是依托茶山的工作,供我弟弟完成了学业,并在茶山上收获了爱情、家庭和事业。”李腾云说,“如今,我和妻子两人在云山茶海固定上班,每月一万元以上的收入,非常满足。”

以茶兴业,以茶富农。当地以云山茶海基地打造为契机,在带动村民种植茶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农户”、茶园地块“承包返租”“茶园租赁”等方式,让越来越多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笑容多了起来。

“依托‘公司+农户’模式,家里13亩地全部种上了公司的茶苗。经过培训,自己负责日常的修剪、除草、管护,最后公司根据茶青品质按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年均收入稳定在四五万块钱。加上平时在公司上班的工资,一年下来十几万块钱不是问题。”马头村村民曹清兵说,“现在家里新房修好了,也在县城买了房,还买了车,走到哪里,腰杆都是直直的。”

妙棋一招全盘活。“仅云山茶海就辐射带动周边1余户村民实现增收致富,马头村的人均收入已接近元。”周焕印说,以龙头企业带动为引领,近年来,整个禾丰乡也积极围绕茶产业做文章,目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1.65万亩,投产茶叶企业6家,茶叶总产量超过吨。

迈步“转型路”

“卖茶叶”变“卖风景”

纵情山水间,茶亦能醉人。

置身云山茶海之巅,早观日出,晚赏夕阳;漫步木栈道,穿茶海,嗅茶香;静坐观光亭,与好友品茶话家常,身心同悦……好茶与美景,营造出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一亩土地,两种产值,从“产区”到“景区”,既卖茶叶又“卖风景”,是云山茶海抢抓机遇转型发展的“得意之笔”。

抢抓机遇,还得从年说起。彼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南江大峡谷实施开发,南江乡龙广村至禾丰乡水头寨一带整合成“十里画廊”进行品牌打造,开阳县乡村旅游正式起步,陆续迎来了贵阳市区、遵义等地的游客。

来者虽众,但多是“到此一游”。“人来人往,大家都自带饮料和干粮,茶园转一圈,随便坐一坐,最多泡上一杯茶,喝完就回家。”谈到当时的情景,贵州青蓝紫富硒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常愉这样描述。

坐享交通之便,又有大好风光,为何不能让大家体验感更好一点呢?没有迟疑,“以旅兴茶,茶旅融合”被迅速提上日程。

“瞄准‘茶旅融合’这一发展方向,公司从年开始不断增加投入,一期万元、二期万元、三期万元,分别建设完成了餐厅、酒店和茶楼等。”杨常愉说。

思路一换天地宽。除特色茶餐厅、民宿酒店、品茗楼外,按照“茶区景区一体化”思路,很快,云山茶海又陆续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游客接待中心、富硒农特产品展示厅、观光长廊、景观亭、茶文化广场、观光制茶车间及停车场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康养乡村旅游示范点。

条件好了,游客来了。

“在这里,白天自己采茶、制茶,深度体验茶园农事活动,非常有成就感。夜晚安静下来,品尝完地道的地方美食,再泡上自己加工的茶叶,感受简直一级棒。”自从当过头一回“采茶姑娘”,贵阳市民刘叶每年都会“故地重游”,体味乡村旅游的纯粹和快乐。

游客来了,村民乐了。

“以前就只能守着几亩苞谷地过活,一年忙到头,勉强能吃饱。现在好了,不仅能在茶山打工赚钱,一批又一批游客来了,自家地里种出的苞谷、蔬菜完全不愁卖,随便一摆,大家争着抢着要带‘原生态’回家,好日子是一天一天看得见。”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马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家祥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年好几万的收入。”

村民乐了,发展活了。

从单纯的“卖茶叶”,到打造旅游目的地“卖风景”,当地村民依托景区得实惠的同时,受益的还是企业自身。“贵州茶叶最大的问题是销售,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文化为核心,以茶旅融合为方向,有效破解了产品销售和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难题。‘游园买茶’,已经成为公司茶叶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曹以杰说。

目前,云山茶海景区可同时接待余人旅游观光,年接待量达到30万人次左右。以年为例,凭借茶山的旖旎风光和良好体验,到景区旅游的游客量达到20万人次,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20余家,带动当地群众销售农副产品达到余万元。

一座百花山的变迁,折射出开州大地农村“茶旅融合”发展的向上风貌。事实上,正是在这段时期内,以“融合”为关键词,改变以往单一“就茶叶发展茶叶、就旅游发展旅游”的模式,茶旅一体化发展的春风吹遍全县,涌现出蓝芝茶庄、南贡河茶园、志远茶园等一批示范项目,形成了茶园观光、茶叶采摘体验、茶叶加工、茶艺表演、旅游购茶等“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良好格局。

打出“组合拳”

串起金色产业链

“游客请进来,脚步怎么停下来,消费如何火起来?”作为开阳县旅游协会会长,这个问题困扰了曹以杰许久。

“摸爬滚打”十余载,云山茶海看似“功成名就”,但是否真正做好做足了乡村旅游的文章?省内外游客大费周章到了这里,就单一一项茶旅体验能产生多大效益?

丰富游客体验,练好“内功”为先。为此,云山茶海再次“升级”:一方面完善茶旅深度融合产业链,从为游客全方位提供采茶、制茶、品茶的茶园农事体验,到依托茶山开展茶禅、农耕文化研修、户外拓展培训、康养旅行,积极开发多种经营模式;另一方面,积极创新产品,创新推出茶园“认养”模式,通过“出资认养、远程跟踪、收获茶叶”的方式,提升景区知名度,开拓销售渠道,做大做强产业增量。

“在检视自身的过程中,我们搞清楚了一个问题:大家都想打好乡村旅游这张牌,但‘各自为战’终究力量有限,成不了大气候,撑不起大发展。”曹以杰说。

从“单打独斗”到“聚指成拳”,从“各开各花”到“互联互帮”,让开州大地乡村旅游迸发新的活力,必须要打响联动发展的“组合拳”。

“开阳县旅游资源富集,又具有差异性。以旧林故渊(凤凰寨)、古风河韵(河湾平寨)、玉水金盆(鹿窝八寨田园风光)、土司古寨(马头古寨)、云山茶海(百花富硒有机茶园)等十里画廊知名八景为例,大家也是资源互补、各有特点,资源整合后可在游客方面相互引流,把整个开阳旅游形成一个大循环。”开阳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思路既定,实践为要。拒绝“等、靠、缓”,在开阳县文旅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作为县旅游协会会长单位,云山茶海景区上半年便陆续开启和南江大峡谷、水东乡舍、水头湾、桃源河、息烽温泉等周边景区的联动,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一日游”“两日游”精品路线,用“旅游套餐”让游客住下来,让消费热起来。同时,以全县外出旅游推介为契机,积极与重庆渝中区签订协议,全力把游客“引进来”。

“游客在云山茶海采茶、品茶之后,又可以到其他景区感受农耕文化、田园风情,或是到息烽温泉来一场康养短途游,这样既提升了产品多样性,又能实现资源整合相互引流,一举多赢。”杨常愉说。

不仅如此,针对乡村度假、生态采摘、农事体验、户外拓展等“大热”假日旅游项目,开阳县还陆续推出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将周边景区与农副产品主要产地串联起来,为游客旅行提供更多精彩玩法。

“乡村旅游离不开绿水青山,也离不开乡愁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以文化为核心,开阳县还着力培育特色产品体系,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该负责人表示。

以乡土文化、民俗文化、马头古寨历史文化为核心,加强文化内涵建设,率先在全省建立第一个国际法式乡间会所——开阳禾丰乡水头寨“青定阁”和全省第一条乡村旅游绿道及水东田园骑行基地,用高端度假产品体系让客人感受开阳乡村旅游品质;

依托清幽的环境、凉爽的气候、古朴的民居,面向长线客源市场,大力发展避暑漂流、精品客栈、乡间会所、乡村庄园等,培育避暑度假产品体系,打造“水东硒州·诗画开阳”旅游品牌;

针对摄影家、画家、背包族、拓展群等个性群体游客,依托优美的乡村生态田园风光、淳朴的民族风情,大力发展以摄影、拓展训练、露营、背包游等旅游项目,着力培育乡村体验产品体系;

……

筑城冬寒已至,乡村旅游如春。据初步测算,今年1月至10月,开阳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亿元。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佘崇忠张可佘佐杰*秋月/文郑雄增/图

编辑:赵子滟

编审:干江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