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江惊现古人类遗址阳八台与断渠遗址 [复制链接]

1#
盖博士遮盖液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巴中,位居秦巴大山腹地,群山层叠,峰峦高耸,在这连绵纵横的崇山峻岭中,人类的脚步什么时候深入其间的呢?

阳八台与断渠遗址

阳八台遗址,离南江城既近且远,站在城中,本土人士遥指东北方的高山之巅即是,可步行则约有三个多小时路程,我们乘车沿村道路驶数公里,从半山腰停车往山顶去。

山道贴山就势,穿脊入岩,向山顶曲曲拐拐延升。在这面大山上,一层农田一道岩,被当地人称为重岩子。山道其实很宽大,虽然有些荒芜,无现代所谓文明路式的整修,但人类留下千万年来的足迹清晰可辨,其青石梯,被无数的脚步磨出了深坑,岁月的古老痕印毕现。

阳八台遗址

行在山道上,思绪便打开了,这条道,就是大巴山最久远的道了?就是那些曾经穿簔披毛、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群在此奔跑的道?道路沉沉,道旁,森林幽暗,农舍鹤立,田野铺展油菜花,人声牵出鸡鸣狗吠,远与近,明与亮,静默与暄闹于春日的阳光下,演绎出既现实又虚幻的场景。

目的地已到,山顶上一方不及20亩的一块平地,这就是阳八台原始人遗址吗?

此处属南江县南江镇所辖,距城东10公里的白鹤村四组,遗址分布在来龙山东段南坡东西长米,南北宽55米的山顶平地上,面积平方米。

这个遗址的发现于年冬,当地农民搞农田基本建设,在山顶开挖相距70米的两口水塘时,距地表5至7米深处挖掘出大量的史前遗物,农民不识其物,又将这些文物埋入池塘的堤坝内。幸有当地一名正在南江中学高中部读书的学生拣到了一件磨制石斧,立即递交县文化部门,文化部门工作人员一看,判定这是一件不同寻常的器件。

年冬,四川省文物考古队对阳八台遗址进行现场挖掘,清理出石锄、石斧、石凿、石壁、石珠、穿孔器、刮削器等磨制石器及夹沙、刻划纹、粗绳纹、细绳纹等灰陶,无纹细泥红陶、炭核等余件。考古人员又在阳八台遗址西面坝前下方石坡上发现有7组21处磨制石器的砺痕,东面坝的内侧断面距地表1米处发现烧土文化层,外侧1.3米处刨去浮土可见密集的陶片与烧结土。

据考古专家测定,阳八台原始人群大约生活在距今年至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

一行人站在远古人类遗址,听县文物局长指认砺石场、烧结土文化层等进行讲解,一个卧在堰塘边巨石,其磨制石器的砺石场印痕清晰可见,如果不是专业人员讲解,谁人见此都会晃眼而过。其位于堰塘傍山的内侧处,其烧结土的文化层,也是明显地将层次凸现出来,大家见之都感到无比的新奇和震撼。

站在阳八台遗址上,环顾四面,高山雄峙,雄浑莽然,俯瞰,南江有半个城貌显现。我们有太多的疑问,询天诘地,天地不语,我们站在谜面上,阳八台其上这方水塘,如同睁着亮亮的眼睛,波浪不兴,静如处子,水在上,故事在下,守着一方秘语。

在探访了第一处遗址阳八台后,我们来到南江断渠遗址。

断渠,是大巴山的地质奇观,它靠近南江县城东,东西长米,南北宽约米,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大约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晚期地壳变迁,此山断裂形成三横一纵壑谷,它分前渠、中渠、后渠三大渠系。断渠三面环水,背靠龙山,渠谷纵横交错,掩映在一片茫茫林海之中,渠洞相连,怪石层叠。

断渠遗址

由于断渠洞穴较多,成为天然的穴居之所,更有临水之便,或许更能让远古原始人类在此栖居。

据介绍,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断渠陆续发现了原始人群的砺石场和人骨化石,出土了大量的石锄、石斧、石铲、石刀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片。南江县博物馆在中渠出口的山边发现磨制石器的砺石工场1处,随后又在中渠东头巨石构成的缝隙中,发现磨制石斧2件,石锄1件。

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对断渠古人类遗址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大巴山是长江、*河两大流域的结合部,断渠的化石对中国人类的发展,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断渠遗址离阳八台遗址仅数公里,考古证明两处遗址联系非常紧密,属于同一文化类型。第一台阶为断渠遗址,第二台阶后山为阳八台遗址。如此相隔之近,顺理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原始人群为适应地理气候的变化,从第一台阶断渠,退居到第二台阶阳八台高地。

断渠地理位置优越,已与县城融为一体,更加之地质奇特,如今已被建成城市公园。

远古遗址系在巴中历史的根脉处

在四川,就远古史而言,早年有“野巴州”之说。人们一般认为,巴中地处偏远,山高路隘,非常封闭,史前发现迟,人类聚居迟,史后开发迟,人文开化迟。但从南江阳八台遗址、通江擂鼓寨遗址、恩阳月亮湾遗址的相继发现,证明这是一种认知上的偏见。从3个远古遗址发掘的文物看,巴中一带的史前文化并不落后,分析原因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有关,与秦(陕西)、陇(甘肃)、鄂(湖北)、湘(湖南)较近,处于*河、长江中、上游文化区。古人类可从*河流域越秦岭达汉中,进而向大巴山南麓移聚繁衍。以中原为中心的远古文化在向西南推进中,经江淮、过洞庭到荆楚,可溯江河进入巴山。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巴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春早、夏热、秋凉、冬暖为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同步;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植被丰富,河川纵横,土地肥沃,有了适合人类栖息生存和生产活动的条件,或许才有了我们今天发现它的踪影。

(图文来源于:巴中日报)

销售-

-

项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